近年来,老小区停车难问题越发突出,并逐渐成为社区治理的一大顽疾。部分小区业主为破解停车难题,通过自发规划并改造内部车位的方式,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区停车压力,但新的矛盾纠纷又接踵而至。近日,潼南区法院“法院+网格员”执行联动,成功执结一起小区停车纠纷(《重庆法治报》曾于2025年1月15日以《业主集资改建小区车位,禁止未出资业主停车,法院判决:改建车位共有 但需交纳费用》为题予以报道),为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经验借鉴。
\n
老刘系潼南区某小区商业门市业主。老刘年轻时不幸腰椎受伤,行动不便的他日常依靠四轮电动车代步,并长期将车辆停放在小区公共道路上。
\n该小区为老小区,尚未成立业委会,也未聘请物业服务公司,小区内缺乏专门的车位规划,由此导致停车难问题越发严重。2023年1月,杨某等3人自愿无偿承担车位改造和管理工作,自发集资按照600元/车的标准收取一次性车位改造费用于小区车位改造工程。改造后的车位仅允许小区住宅业主停放车辆。为加强管理,还在小区入口处安装了自动识别车辆的道闸系统,禁止外来车辆进入。
\n车位改造后,老刘主动向杨某等3人支付了600元车位改造费,但3人告知其系商业门市业主,需按800元/月标准缴纳停车费,双方就此事多次协商无果。2024年5月,老刘诉至潼南区法院,法院依法判决老刘作为小区业主有权进入该小区停车,杨某等3人应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协助。然而,判决生效后,杨某3人以老刘的车辆为老年代步车,无正规牌照无法录入道闸系统为由,再次阻止老刘的车辆进入小区。老刘遂向潼南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,案件进入执行程序。
\n面对这起复杂的停车纠纷,执行法官充分运用“法院+网格员”多元解纷机制,走访该小区所在的社区居委会,联合社区网格员,与双方当事人加强沟通交流,耐心阐述维持良好邻里关系的重要性,耐心劝解双方放下成见,相互理解、相互包容。经过深入沟通交流,执行法官了解到双方实际争议焦点在于老刘车辆属于老年代步车,没有车牌,小区道闸无法进行识别。对此,执行法官与道闸安装技术公司协调沟通,共同探讨能否通过专门人员管理或配制道闸钥匙等方式来解决问题。
\n在执行干警与网格员的积极协调下,双方当事人经过深入讨论和反复协商,最终达成一致意见:由道闸安装技术公司为老刘的代步车配制道闸遥控钥匙。至此,这起旷日持久的停车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
\n重庆法治报记者 唐孝忠
\n原标题:判决生效后,业主的老年代步车仍然无法正常出入停车场 执行法官帮他配制道闸遥控钥匙